圖片來源:Pexels

明明不是特別敏感的膚質,為什麼一到秋冬,原本健康的肌膚就會變得乾燥容易癢?雖然台灣是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,但每到秋冬,空氣的濕度就會降低,加上冷冽的東北季風不斷吹拂,就像拿著一台電風扇吹著臉,原本保水度正常的肌膚也都被吹得又乾又皺。不僅如此,早晨寒冷、中午出太陽、入夜凍冷明顯的日夜溫差,也會讓肌膚分泌油脂的週期與穩定度變得混亂,因此不只是敏感脆弱型肌膚,即使是一般性肌膚,到了這個季節全身肌膚,也都容易出現過敏、脫皮、乾癢、長出細紋的情況。那麼入秋後應該要注意哪些保養重點,才能長期維持肌膚的穩定健康狀態呢?
 

守則一:體內保養,養成每天喝水好習慣打好水潤基底!


圖片來源:Pexels

少了夏天炙熱的太陽與汗流浹背,你是不是也常常忘了喝水?秋冬季節若沒有喝水的好習慣,很容易發生「隱性缺水」的問題。秋冬環境乾燥又常常開暖氣,加速了我們身體水分的溢散速度,但因沒有感覺到口渴,就容易忽略了水分的補充,造成「隱性缺水」。經常處於這種缺水狀態的話,除了皮膚容易失去彈性、出現皺摺、脆弱、容易敏感,對人體腎臟與心血管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。那應該要喝多少呢?一天一杯可是絕對不夠的!以240ml的杯子來計算,成人一天應該要分次喝6至8杯水,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水潤狀態。

 

守則二:善用工具,打造濕度完美的生活空間


圖片來源:Pexels

無法改變氣候,那就來想想怎麼打造一個最適合生活的空間吧。家中有新生兒的爸媽都知道,空氣的濕度太低輕則孩子皮膚癢,重責可能引發長期濕疹,需要使用類固醇類藥品進行治療。其實,在家裡放個濕度器與加濕器,不僅能平衡長時間久待的室內空間濕度,若選擇有香氛效果的機種,還能發揮心情療癒的效果。
 

若沒有加濕器,急需提升空間濕度,也可以在房間或客廳中放置水盆、濕毛巾或需要曬乾的衣物也有一定效果,但隨著水分蒸發,需定期查看與補充水量。如果是喜歡植栽的人,也可以考慮在室內放置植物盆栽,定時澆水有助於保持家裡的濕度,選擇植物種類時可以考慮富貴竹、君子蘭或是葉片較大的龜背竹、發財木,水分更容易揮發。
 

守則三:360度肌膚守護,從洗澡開始就加強潤澤

敏感與脆弱肌膚到了秋冬季節,不穩定的狀態更為明顯,大家都知道要洗澡後要使用乳液、乳霜,加強抵禦寒風乾燥的防護膜,但基礎的沐浴保養卻經常被忽略。一般賣場超市常見的沐浴乳,都添加了多種化學成分來達成更優秀的洗淨能力,在這強力去油、去塵的潔淨力下,我們的肌膚水分與天然防護也全都被帶走,將已經敏弱的肌膚,光溜溜地暴露在充滿危機的環境之中。
 

為了讓沐浴成為肌膚保養、潤澤保濕的第一步,艸研所特別在「銀耳潤澤冷製液態皂」中,添加獨家專利天然保濕因子「銀耳萃取液」,以無化學藥劑添加的萃取技術,從植物燕窩銀耳中,萃取出多醣物質,經實驗證實可提高一般性肌膚角質層35-56%的含水率,與乾燥肌膚角質層25-44%含水率,打造台灣第一款100%無添加化學界面活性劑製成的保養型沐浴慕斯。各種肌膚的人,無須刻意或繁瑣的保養步驟,都能在每天的沐浴時刻養護肌膚,健康、穩定且充滿水潤地度過每個寒冷秋冬。